
“公益国学班”剪纸课
铺沥青施工现场
岳塘融媒7月7日讯(通讯员:唐竞茜)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……”近日,瓦窑塘社区第8期暑假公益国学班传来琅琅书声,42名孩子在退休教师带领下朗读《论语》;与此同时,大板房社区一处独立的老旧小区前700余平方米坑洼不平的通道正在铺设沥青路面。这一幕幕场景,正是岳塘区岳塘街道坚持问需于民、问计于民、问效于民结出的民生硕果。
问需于民:八年公益国学班护成长
在2016年网格走访中,“暑假孩子无人看管”的诉求催生了瓦窑塘社区首期公益国学班。“当时只有12个孩子挤在会议室,现在已构建起品牌体系。”社区党委书记曾嵘展示活动相册,如今课程已升级为“经典诵读+非遗体验+红色教育”三维模式: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带来“活字印刷”课,家长提议增设的“亲子汉服节”吸引60组家庭参与,岳塘街道党工委根据反馈清单为课堂采购专业书法毛毡。更巧妙的是“时间接力”设计:从一周到十天再到如今的30天,从传授礼仪、辅导作业,到社区为上早班的家长开通了寒暑假提早开门“志愿者接娃专线”。家长周艳的手机备忘录里存着课程表:“孩子在这学了4年,从坐不住到能写完《三字经》,社区等于帮我们养了个‘省心娃’。”数据显示,该项目累计服务400余人次,衍生出“家长读书会”“国学小名士”等4个子品牌,形成“居民点单-社区派单-社会接单”的闭环服务链。
问计于民:政企合力破解井盖之患
“这些井盖比路面高出10公分,这个月刚摔了个老太太!”在岳塘街道的“民企恳谈会”上,瓦窑塘小区居民李建国指着手机里的照片,这条连接24栋居民楼的主通道,因早年污水管网改造遗留问题及单位破产失管,10年间成了“摔跤高发地”。对此,街道创新搭建“政府+国企+居民”的共治平台:企业承担改造资金,街道协调施工时序,社区组织“银发监督队”每日播报进度。施工期间,李建国拍摄记录“沥青摊铺延时摄影”,新路不仅铺设700余平方米防滑沥青,更对两棵枯树进行砍伐,科学归划停车位。居民王新蹲身触摸路面感慨,“这不是普通沥青,是政企共铺的民心路。”
问效于民:多方合力共建美好家园
街道党工委牵头在社区建立“三色督办”制度:绿色事项3日内解决,黄色事项1周内答复,红色事项纳入年度民生工程。这种机制让国学班从“临时课堂”变为“普惠工程”,让破损路从“民生痛点”转为“治理亮点”。据统计,街道已解决47项民生难题,形成“诉求收集-资源整合-效果评估”的治理闭环。老党员陈岚指着公益国学班墙上的学生书法作品,“你看这‘和’字,就是居民、社区、企业三方共写的治理答卷——听得到柴米油盐的琐碎,答得好急难愁盼的问卷。”如今每周一联合人大街道工委开展的“固定接待日”,居民带着菜篮、牵着孩子来提建议的场景,已成为岳塘街道最鲜活的民生注脚。
责编:郭璇
来源:岳塘新闻网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“我爱湘潭我的家——岳塘记忆”文化打卡点:法华山
“我爱湘潭我的家——岳塘记忆”文化打卡点:山市晴岚
“我爱湘潭我的家——岳塘记忆”文化打卡点:昭潭
“我”和岳塘的故事|蔡蔡和大乔:返乡青年 逐梦“绿心”沃野
“我”和岳塘的故事|朱大可:深耕岳塘 开拓创新 成就电气“小巨人”
岳塘区“我爱湘潭我的家”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主题活动暨“活力湘潭 快乐走娃”活动启动
文旅新区 多彩岳塘丨在七星桃花源遇见“世外桃源”
我爱湘潭我的家|岳塘区:欢天喜地闹元宵
下载APP
分享到